今年以来,百色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出台《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百色国际金融科技产业园入园企业扶持政策》等,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互联网相关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高附加值链不断延伸,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部分行业发展受困、县域发展分化等问题仍需关注。
一、经济运行特点
1-7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0.19亿元,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11%,同比增速较1-6月回落0.4个百分点。
(一)各行业运行情况
1.主导行业总体贡献大。全市十大行业门类中,营业收入位居前三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三个行业占全市比重达92.1%,是规上服务业的支柱性行业。其中占比最大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45.0% ,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7.0%;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5.9%,贡献率为26.8%,这两大行业有力支撑全市规上服务业稳健增长。各行业门类情况详见下表1。
表12022年1-7月百色市规上服务业分行业门类情况
行业门类 |
行业营业收入 比重(%) |
营业收入 同比增长(%) |
贡献率(%)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2.7 |
-18.0 |
-50.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3.5 |
45.0 |
137.0 |
房地产业 |
1.6 |
19.8 |
2.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5.9 |
11.3 |
26.8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0 |
-30.1 |
-4.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8 |
21.1 |
1.4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2 |
-21.0 |
-3.3 |
教育 |
0.6 |
8.2 |
0.5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6 |
-35.0 |
-8.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0 |
-9.3 |
-1.1 |
2.新入库企业发展动能强劲。今年以来,全市培育新增广西中数科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京东(百色)数字经济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入库,1-7月营业收入合计达8.3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4.8个百分点。新增两家互联网相关服务行业领域的企业,有力弥补行业发展短板,支撑全市服务业向高附加值链延伸。
3.生产性服务业保持较好增长。1-7月,全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达56.6%,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3%,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达52.3%,拉动总体增长12.1个百分点。
(二)各县域运行情况
1-7月,全市12个县(市、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呈现“8正4负”增长态势。其中:隆林县在库企业均实现正增长,在新增两家企业入库的拉动下,同比实现147.8%的高速增长,拉动全市增长0.8个百分点,是今年增长势头最好的县;右江区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61.8%)最大,同比增长13.4%,拉动全市增长8.1个百分点,拉力排全市第一,在县域经济中首位度明显;平果市、靖西市营业收入分别占全市比重为15.1%、10.0%,分别拉动全市增长3.2和2.6个百分点,为全市规上服务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支撑。负增长的为德保县、田林县、田阳区和乐业县,分别下降54.2%、47.4%、25.8%、17.8%,德保县在库12家企业仅有1家企业正增长,年初疫情冲击下行压力大;田林县受营业收入占比较大的恒通物流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业务下滑影响,下拉该县 63个百分点;田阳区新迁入一家广西广投同力德科技有限公司负增长且规模较大,拉低该区13.7个百分点;乐业县因一家劳务派遣企业退库以及两家汽修企业业务下滑影响,下拉该县49.9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行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全市专业技术服务业目前在库企业5家,业务主要涉及建筑业和房地产领域专业咨询设计服务领域,在疫情影响和客户行业大环境影响下,新项目少、项目回款难等原因,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0.1%,下拉总体4.4个百分点。此外,其他服务业和娱乐业受疫情阶段性影响,经营受到冲击,分别下降62.0%、34.0%,要实现恢复仍然面临挑战。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部分县域抗风险能力弱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较为明显,从企业分布看,有田林、乐业等6个县在库企业数量不达10家,这些县常常因个别企业出入库而对全县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经济波动性大,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工作建议
(一)抓好疫情防控不松懈,落实政策惠企措施
抓好疫情防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百色作为边境地区,要常抓不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力保障企业正常有序经营。聚焦政策惠企,把增值税留抵退税、降融资成本等“一揽子”措施有效落实到受疫情冲击大、发展困难的行业企业,必要时针对性出台一些政策举措,助力行业尽快恢复发展。
(二)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抓好企业培规入统
建议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依托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奖励政策,聚焦互联网相关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文化艺术等领域,引进更多企业并推动上规入库,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供应链服务、文化艺术等新业态。绩效主管部门发挥绩效激励作用,落实增速增量奖励机制,促进基础较好的县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经济薄弱县域进一步缩小当前发展差距。
(三)加强重点企业监测,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保重点是稳增长的重要一环,建议各行业主管部门明确重点企业名单,借鉴“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各企业运行情况,加强联系帮扶,在政策、融资、税收、用工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其壮大经营,促进全市服务业平稳可持续发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